淘宝代运营 http://www.seozzlm.com/ 作者:逗逗一说到《新白娘子传奇》的相关歌曲,会自动联想到《千年等一回》。 经典且传唱度高的音乐,甚至会成为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今天推荐4部戏曲类型的电影,感受中国的戏曲之类,都是经典之作。 1.《刘三姐》,1960年上映,豆瓣8.5分 应该如何解释刘三姐在63年前的影响力呢? 大概就是当代的凤凰传奇级别的,传唱度高,受众广。 是每个中国人听到,就会血脉觉醒的水平。 刘三姐在广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概等同于妈祖在福建人民心中的地位,深受百姓爱戴。 在看电影的时候,每次听到刘三姐开口唱山歌的时候,会发现她有一个特点:善于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融入为山歌内容,信手拈来。 在怼财主莫怀仁的时候,她总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这种随机创作的能力,太强悍了。 在羞于表达爱情的年代里,山歌也成为表达情意的方式。 以歌传情,互表深情,这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年上映,豆瓣8.5分 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曲内容,如果我们评价爱情观,那么它可能存在局限性,比如梁祝在一起违反了父母之约,媒妁之言,祝英台和马公子才是名正言顺的一对。 如果我们评价一位女性的成长史,那么它具有前瞻性,比如在女性没资格接受教育的年代,祝英台会为自己争取去杭州求学的机会,打破世俗的偏见。 所以,我们在欣赏这部片子的时候,尊重那个时代的特点即可。 在早之前广为流传的段子,“我从此不敢看观音”,正是来自这部片子。 “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呀,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而梁祝的悲剧结果也告诉我们:对爱情没有敏感度的人,以及,后知后觉的人,只会与爱情擦肩而过。 像极了拿到一张中大奖的彩票,仔细一看,已经过了兑奖日期了。 3.《花为媒》,1963年上映,豆瓣9.3分 《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 这部片子很特别的点是采用双女主的视角,把两位女主角的性格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点像是戏曲版本的《上错花轿嫁对郎》,并蒂花开,好事成双。 中间两个媒人的扮相、传话也特别有趣。 演员的功底非常扎实,新凤霞、李忆兰、赵丽蓉等主演,艺术家们唱得特别好听。 一开口,就能感觉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戏曲魅力。 抛开近亲结婚这个小小的bug,其他都非常完美。 两个女主角如果独美也未尝不可。 4.百鸟朝凤,2013年上映,豆瓣8.3分 《百鸟朝凤》更像是一部拜师学艺的纪录片,老师是唢呐的老艺人,两个徒弟跟随老师学习唢呐。 在那个年代,生前德高望重的人,死后才配享有百鸟朝凤。 所以,用唢呐吹一曲百鸟朝凤,便是很多人的梦想。 而会吹百鸟朝凤的人,只有老师会。 两个徒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他们俩是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一个是老实肯干但笨拙,一个是有点小聪明但不踏实。 老师最终选定了老实但不是很聪明的徒弟作为了接班人。 接班人接手之后,另一个问题也同时暴露出来了,唢呐匠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大家对唢呐的需求也下降了,也出现了性价比更高的西洋乐器。 这部片子折射出来的问题很现实:我们应该如何把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互为依赖。 最后给大家汇总一下。 1.刘三姐,1960年上映,豆瓣8.5分 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年上映,豆瓣8.5分 3.花为媒,1963年上映,豆瓣9.3分 4.百鸟朝凤,2013年上映,豆瓣8.3分-END-作者:逗逗,电影爱好者,人间温柔观察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