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滋味。对于现代人而言,每到冬日,火锅都会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甚至对西南地区的一些地域而言,火锅能伴随他们一年四季,但火锅并不是近现代才生出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先人们早就用火锅满足过他们的口腹之欲了。 火锅在我国可以说由来已久了,由起源到发展,最后走向现代的逐步完善,火锅也由原来的“天下大同”开始合奔南北,自立门户,加之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构筑了我国丰富多元的火锅文化,其实,从古至今,火锅更像是一种载体,不仅翻滚着珍馐美味,也凝聚了中国独有的火锅文化。 一、中国火锅的历史发展 1、火锅的起源 火锅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根据南京出土的“四足双层方陶鼎”显示,当时的人们会使用一种叫做“陶鼎”的器具烹饪食物,这种器具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煮食物,下层点火加热,使得其中的食物被煮熟,这种烹饪形式可以说是现代火锅的“老祖宗”,是火锅的最原始状态。
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时代,则出现了青铜鼎,是一种相当大,相当笨重的炉子。根据出土的铜鼎显示,许多鼎的底部都有着烟熏火燎的痕迹,符合火锅的煮制手法。在当时,只要是进行“祭祀”或“庆典”活动,人们就会“击钟列鼎”,将牛,羊等牲畜类的肉倒入鼎中,然后生火,通过对于底部的加热把食物煮熟,这种食品被称为“羹”,此外,由于食物被投入锅中,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因此这种烹饪形式又被称为“古董羹” 2、火锅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但在夏商周以及之前的时期中出现的这类以鼎蒸煮食物的形式就能说是火锅的起源,因为当时只是简单地通过类似于火锅的烹饪手法将食物煮熟,既无调料,也无更多的配菜,而且也只是当时上层人士才能消受得起的东西。 然而这一情况到了汉时期得到了改善,此时,一名叫做王刘非的江都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鸳鸯锅,被当时的人称为“分格鼎”,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一套叫做“染炉”的东西,这个“染炉”又是什么东西?“染炉”其实是一套器具,分为“染器”与炉,染器中盛装的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蘸料,须得用炉子加热一番方可食用。至此,火锅的各项基本特征已经出现,可以称为火锅的雏形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