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屎财经 http://niushicj.com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说,在国内挣1000万,要交680万,剩下320万;在美开工厂,交400万,剩下600万。当时,美国工厂都纷纷去国外开展业务,为什么曹德旺还要去美国开工厂呢?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人都将厂房建设到了国外,可是,曹德旺要把工厂开到美国去,很多老百姓都没理解,有的人说得很难听:不要让曹德旺跑了。曹德旺没有顾及其他人,而是全心投入到在美国建工厂的调研中去了。曹德旺说,老美为了吸引他去美国开工厂,曾给曹德旺一家全部办理了绿卡。可后来曹德旺全部退给了美国,不仅把绿卡退了,还要求家人,谁要是继续拿美国的绿卡不回中国,那他就没有资格继承他的财产。曹德旺告诉员工,在美国这里开工厂还是有机会的,一是美国市场很大,福耀玻璃有机会走出去;第二,美国的车企不少,福耀玻璃的运输物流成本较低。很多人仍然不理解,曹德旺后来就用事实证明他自身的看法的正确性。美俄亥俄州有一家倒闭的工厂,很适合福耀玻璃的条件,于是曹德旺亲自带领考察团到达那里,考察不久后,曹德旺就决定在这里建厂房。美国人并不相信曹德旺这么快就决定了在这里办工厂,还专门安排摄影团队全程拍照,记录福耀工厂的整个建设过程。曹德旺一口答应了,并告诉导演不得删减,整个过程跟踪和拍摄。他们本想看一看曹德旺的一幕笑话,却没想到这部纪录片,后来获得了大奖,这就是纪录片《美国工厂》原型,曹德旺自然而然成为当年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不过,在美国开工厂并非一帆风顺,中西方文化之间还存在着差异。在曹德旺写的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讲述了在美国设厂的整个决策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美国人早已养成不加班的习惯,这在他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一到下班时间,全部员工就走了。但作为制造企业,有时为了赶进度,他们同样无所谓。中国人讲究集体荣誉感,但他们并没有。有下属建议:要求美国员工加班,当然得支付加班费,如果不同意就让他们辞职走人。 曹德旺不认可这样做,告诉下属,福耀要入乡随俗。但曹德旺的善良并未换来员工的同情心和理解,相反他们变本加厉,还要求工会进入福耀,提出了很多不合理诉求。不过,这次曹德旺没有退缩,而是亲自协调此事,并与工友代表进行谈判。员工们感受到曹德旺的诚意,更感觉到了曹德旺是个坏人,不好骗。协商劳动用工的事情,经过几次协商,双方达成统一意见。此后,美国公司算真的开办起来了,后来,福耀在美国拥有汽车玻璃的多数市场份额。这就是曹德旺的聪明才智,他童年时家境贫寒,随父亲干起了小生意,还曾做过放牛娃,可曹德旺并不怕困难,始终相信自己有成功的那一天。他创办福耀至今,碰到了许多困难和烦恼,曹德旺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取得今天的业绩。曹德旺告诉年轻人:人一辈子要多学点东西,多读点文章,人一生读两本书,一本有文字,学习其丰富的理论,另一本书无文字,那就是社会经验和为人处世之道。现如今,70多岁时的曹德旺亲笔写下了一本自传《心若菩提》,称自己并非书上之文,而是把脑中记忆的复述写在心上。他并非为了赚钱才写书,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给他们一些成才的经验和教训。曹德旺把一生中大半个过程作为重点,回顾了自己创办企业时所经历的艰辛,工厂遇到难题、如何经营时的选择、以及与人交流技能等。 自传中没有鸡汤,只有曹德旺真实的人生,有辉煌,更多的是挫折,有面临困境时的抉择,有面对荣誉时的谦卑,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别人的成功虽然无法复制,但是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
更多